English

托起明天的太阳

——记黑龙江省双城市兆麟中学
2000-04-1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伟光 通讯员 张瑞芝 齐光瑞 我有话说

一个正长身体的小伙子,读书时因家贫竟吃着从家里背来的玉米面饼子蘸大酱度日,而且餐餐如此。这发生在1997年的事,应该说是一件很抢手的新闻。让人欣慰的是:新闻背后又有新闻——班主任老师发现这个名叫修国栋的农家孩子这一反常举动后,马上汇报给校长。时任校长的现双城市教委主任李启堂知道后,马上开班子会,决定减免修国栋的学费,并自己掏腰包和副校长李永剑等一起为其垫付了伙食费。之后,李启堂又和他的朋友市公安局的唐永久和李泽研究决定,每月从各自的工资中扣除100元供修国栋直至其大学毕业。这当时在《黑龙江农村报》、《北方时报》、《哈尔滨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介热炒的新闻就是记者采写的。而故事的发生地,就是每年都因贫困生太多而从有限经费中减免4万元之巨的黑龙江省重点中学——双城市兆麟中学。

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而命名的兆麟中学,自1905年建校起,就始终把树立良好的校风,为国家培养人才当成自己的任务来完成。抗日烈士刘道增、苏丕承、王益新、李廷魁等都曾是兆麟中学毕业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兆麟中学不断发展壮大,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为上级学校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包括现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孙继铭教授在内的大批合格毕业生,1995-1999年就有2200余名学生被全国各地高等学校录取。91届毕业生董逊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公派去了美国,直攻博士。北大的老师预言“他有可能成为中国教学界的一颗新星。92届学生陈建伟,在校时就得过《半月谈》杂志社的奖学金,到大学后,又荣获曾宪梓奖学金。正是因为有着这许许多多的优良传统和骄人的成绩,才使兆麟中学名扬四海、有口皆碑,也吸引外了省市的学子们不远千里来双城就读。现在在校的1300名学生,就有来自吉林省和哈尔滨、大庆等地的求学生百余人。

大凡以名人命名的企事业单位,几乎都是各行业系统的标兵。双城兆麟中学也不例外。这个独立高中,设有27个教学班,在104名专职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就有80余人,高级教师24人,特级教师在岗的有2人,省内名师2人。

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创造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他们重点抓师生的党建工作,有效地推动德育方面的发展。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李永剑老师几乎每次开会都讲党的建设和业务学习,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结合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特点,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定期并坚持组织学生向李兆麟将军像献花,瞻仰和宣讲、学习英雄。坚持对教职员工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对教师侧重进行师德教育,对学生注意抓日常规范教育。同时,结合清明扫墓,“五四青年节”、校庆和兆麟将军牺牲纪念日等节日开展有声有色的活动,并把“求实、上进、团结、奉献”做为学校的优良校风。还常请学生家长来校开“家长座谈会”,及时沟通学生在校内外的行为和思想,并和治国派出所、解放军某部建立军警校共建单位,在杏山、周家两乡镇建育人基地,使学生了解了家庭,认识了社会,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本领。如56届毕业生张喜臣被沈阳空军政治部命名为“新时代的雷锋”;81届毕业生宋霄宇在解放军气象学院毕业后,主动到西藏工作,受到军校的嘉奖,并记一等功。80届毕业生赵凤彩,回乡后,科学致富,成为“养鸡大王”青年企业家……

该校坚持一手抓常规,一手抓改革。在常规方面,形成一整套的教学工作制度,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把“认真、耐心、灵活、求新”做为教风;在教学改革方面,实行单科突破,每个学科都要承担1-2个研究课题,使每个学科都有成型的经验在省、市介绍和推广。

漫步兆麟校园,雄伟壮观的11000平方米欧式建筑教学主楼风格独特,气势宏大,配楼新颖别致。眺望展现将军风采的兆麟将军骑马塑像,物理、化学实验室的新奇和语音、微机、电化教室的高标准,不能不让人感叹:这里就是明天太阳升起的地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